遍地辣椒紅 生活越紅火
——文山州人大常委會機關掛幫大膩科村扶貧紀實(三)
脫貧攻堅增收是關鍵,如何讓貧困戶有穩定的收入來源,是州人大常委會機關掛幫大膩科村的重要任務,近年來,大膩科村的辣椒種植紅紅火火,產業化發展走上了正軌。
這片綠茵地里,清風徐來,綠葉間掛滿的小紅果就完全藏不住了,一個個紅彤彤的小辣椒探頭朝藍天生長,這片辣椒地的主人叫李國懷,今年他家種植的朝天椒長勢喜人,收成也很不錯。
馬關縣大栗樹鄉大膩科村村民 李國懷:“去年起我們開始栽了1畝,今年擴大點栽4畝,薄膜、肥料這些是州人大扶持的,今年(到目前)是收得1萬塊錢了,到最后肯定是一萬二、三千(元)左右。”
李國懷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,以前沒有什么經濟產業,家里六口人生活十分艱難。州人大常委會機關掛幫村里后,扶持鼓勵大家種植辣椒,李國懷便積極加入種植行列,現在,他家的新房整體已經建好,生活條件逐漸好轉。
馬關縣大栗樹鄉大膩科村村民 李國懷:“這兩年栽的辣椒也整得吃了,整得錢了,那這個錢就投入在房子上,把房子裝修好。”
為了激發農戶內生動力,鼓勵他們發展辣椒產業,州人大常委會還給農戶每畝補助350元的物資,包括辣椒種子、薄膜和化肥。另外,為了解決農戶的銷路問題,還扶持成立了辣椒種植合作社,由合作社來進行統一收購,并有保底價,讓老百姓只賺不虧。
馬關縣大栗樹鄉大膩科村辣椒種植合作社負責人 李仕祥:“今年辣椒價錢雖然不好,但是我們都是按那個保底價來收,要保證(不管)市場有多大的風波(波動),我們都按這個保底價來收,給老百姓吃了一個‘定心丸’。”
伴隨著辣椒產業不斷壯大,合作社也不局限于單一的統銷統購,而是轉變發展思路,成立馬關邁康農業開發有限公司,走多元化的發展道路。
馬關縣大栗樹鄉大膩科村辣椒種植合作社負責人 李仕祥:“一個是辣椒這塊是農民最喜歡吃的一種佐料,打蘸水之類的都要用得到,所以我以后要加工,一個是從鮮果這塊銷售出去,然后從鮮果拿來加工成辣子醬,有辣椒拿來烤干,銷售出去其他地方。”
從2016開始,州人大常委會機關就扶持農戶種植辣椒,不斷調整產業結構,今年扶持148戶種植朝天椒,面積達314畝,每畝收入3000到8000元,火紅的小辣椒,已經逐步成為大膩科村貧困群眾邁向新生活的有務保障。
州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、機關駐村扶貧工作隊第一書記 楊洪良:“從這幾年平均來看,我們整個大膩科村,每年(辣椒)創造的產值達到150萬元,我們要改變過去輸血式的扶貧,變為造血式的扶貧。使老百姓真正的住新房子,然后包包里面有票子,下一步讓他們家家有車子。”
曾經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,易地扶貧搬遷就成了改善貧困群眾生活的重大機遇。州人大掛鉤幫扶大膩科村的經驗在于,在統籌農村危房改造時兼顧易地扶貧搬遷,同時因地制宜規劃產業,讓貧困群眾搬得出,穩得住,能致富。讓農民安居,進而樂業。在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過程中,貧困地區要進一步聚焦"兩不愁三保障",不能將易地扶貧搬遷與農村危房改造混為一體,既要動員群眾挪窮窩,換窮業,更要引導群眾樹新觀,群眾只有摒棄“等、靠、要”思想,發揚實干的“西疇精神”、不怕苦的“老山精神”才能在脫貧攻堅奔小康的道路上不掉隊,得到真實惠!
(文山電視臺:付連兵 白宇男)